2 月 22 日,一则消息在文学圈引发了轩然大波。随着 AI 大模型助手的广泛普及,其影响力已经从科学论文领域蔓延至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创刊 20 年的《青春诗刊》于 2 月 20 日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对使用 AI 写作并投稿的行为提出了强烈谴责。
《青春诗刊》明确指出,文学作品是人类独立思考的最后防线,也是文学领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 AI 技术如何发展,其创作的作品如何动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绝不会将 AI 作品据为己有,稍作修改甚至不加改动,就署上自己的名字,厚着脸皮将其作为原创作品投稿参赛。
AI 作品可以用于娱乐,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自娱自乐。但如果窃取后署名投稿,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盗窃无异。
那些利用 AI 作品冒充原创的所谓“文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我们坚信,这样的人迟早会被社会和文学界淘汰。
为了维护文学创作的纯洁性,本刊将对使用 AI 写作投稿的作者建立黑名单机制。如果这些作者不改正错误,本刊将永远拒绝录用他们的作品。
《青春诗刊》早在 2024 年就明确规定,禁止使用 AI 写作投稿,违规者将受到全网通报批评。然而,仍有一些作者心存侥幸,不顾自己的声誉,一意孤行。2025 年新年后,本刊邮箱在活动征稿和正常投稿中,发现了大量 AI 作品稿件。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青春诗刊》采用了反 AI 侦察软件和人工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一些诗人的作品存在 AI 创作(洗稿、合成)的情况,甚至包括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及省作协会员等,这种现象令人震惊。《青春诗刊》决定对这些作者进行全网通报,以正视听。
附上《青春诗刊》晒出的疑似 AI 投稿作品:
作者:***(湖北),部分作品截图如下:
作者:***(广东),部分作品截图如下:
作者:***(山东),部分作品截图如下:
作者:***(宁夏),部分作品截图如下:
作者:***(江西),部分作品截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