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正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新的超级入口,这将对传统移动互联网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在AI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可能会看到App数量的减少,去App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模型的生态插件和融合能力使得用户在需要服务时,可以直接由大模型调用相关接口,而无需依赖众多的App。
今年6月,苹果和华为这两大手机巨头在各自的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最新进展。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策略,将AI技术深度整合到用户日常使用的应用程序中,而华为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则标志着其AI技术的重大升级。
苹果的Siri,在接入GPT-4o后,有望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Siri时代”。升级后的Siri将能够跨App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例如,当用户询问会议结束后是否能够赶上女儿的演出时,Siri能够综合考虑会议时间、地点以及交通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华为的小艺智能体,也不再是简单的AI语音助手,而是升级为系统级智能体,背后有盘古大模型5.0的支持。用户可以直接与小艺进行对话,进行产品对比、参数列表生成,甚至完成购买,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这些变化预示着智能手机与App之间的合作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智能手机模式下,App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而AI时代的智能手机(智能体)将直接服务最终用户,App则为智能手机提供服务,手机的重要性随之增加。
同时,App将趋向于解构成更小的颗粒度服务,展现出原子化的趋势。App开发商可能需要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为智能体开发服务接口,以适应这一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手机智能体或个人助理将成为新的生态入口。许多应用可能会逐步接入Siri、小艺等智能体,依赖于这些智能体的路由和分发。
智能体的出现,也对App的流量分配产生了影响。头部内容类App由于内容丰富、浏览便捷,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直接使用App。而一些工具类App则可能面临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要寻求转变,将自己拆解为更轻的小程序,方便系统调用。
对于中尾部App,如果它们具有独特的功能,如修图软件,即使小众,也可能因为向系统开放服务能力而获得更多的分发和流量。然而,没有特色的中长尾应用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App开发商对于手机智能体的态度各异。一些头部App开发者认为,智能体并非决定性因素,用户体验和市场习惯是最难改变的。而其他App企业则在智能体上采取了多种策略,有的自己接入大模型,有的与手机智能体合作,以适应这一变化。
此外,手机智能体与App之间的数据共享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在隐私框架下,App公司需要将一些数据提供给手机,以便智能体更好地调用服务。这可能会涉及到用户行为数据的共享,以及商业合作的模式。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一个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超级入口。这不仅将改变用户与手机的交互方式,也将重塑App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