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凌晨,AI创业公司Monica.im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Manus的通用型AI Agent产品。这款产品一经发布,便在科技圈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众多科技博主纷纷对其进行了评测,而Manus也迅速在小范围内走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与DeepSeek此前的出圈不同,Manus此次引发的讨论中,既有赞誉之声,也有不少质疑。一部分观点认为Manus的出现是继DeepSeek之后的又一场技术革命,有望为AI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但也有声音指出,尽管Manus表现亮眼,但它并没有像DeepSeek那样在底层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相反,Manus更像是一个“超级缝合怪”,它采用了Claude和阿里的通义模型,并结合了Computeuse、虚拟机、artifacts以及内置一批Agent。
在DeepSeek引发的持续冲击波下,Manus所面临的赞誉与质疑其实并不难理解。DeepSeek的火爆不仅在于它以低算力成本复现了最先进的模型,更在于它几乎单枪匹马地动摇了OpenAI等巨头此前的闭源技术路线。在中美AI竞赛的大背景下,DeepSeek更是为中国厂商撕开了一道口子。
而Manus所代表的,则是另一场竞赛——AI应用。我们注意到,多家券商研报近期纷纷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元年。根据Root analysis的预测,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2.9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2169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0.15%。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背后,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厂商之间的竞争无疑将进一步加剧。
2025年才过去三个月,竞争态势已经愈发激烈。腾讯的“元宝”、字节跳动的“豆包”等产品都在这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在DeepSeek出圈之前,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曾是中国市场出圈的AI创业公司之一。去年3月,Kimi智能助手的长文本阅读能力从20万字提升至200万字,相当于可以一次性处理约500个文件。这一更新让Kimi迅速走红,风头一度盖过各大互联网巨头。
在大厂中,字节跳动凭借抖音的流量优势,让豆包成为中国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AI应用。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综合类原生App中,字节旗下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百度旗下的文小言三家包揽了80%的流量。其中,豆包月活居首,达到7523万,Kimi和文小言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月活分别为2101万和1224万。
然而,DeepSeek出圈短短三个月,这一格局正加速被改写。AI产品榜数据显示,今年2月,月活达到千万级别的AI应用已经达到了6个。其中,DeepSeek、纳米AI搜索、腾讯元宝是MAU增速最快的三款App。DeepSeek的月活攀升到了6181万,同比增长了83.4%;纳米AI搜索的月活达到了2406万,同比增长了484.67%;腾讯元宝的月活来到了1312万,同比增长了265.22%。
在这轮热潮背后,过往相对佛系的互联网大厂正转变姿态,以更激进的态度争夺AI时代的新入口。其中,腾讯的转变最为显著。
2023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腾讯创始人、CEO马化腾曾表示,AI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但他同时提到,腾讯并不急于将半成品拿出来展示。然而,年初DeepSeek-R1的推出改变了腾讯的看法。一位腾讯人士此前向财新网表示,腾讯内部此前判断国内大模型的能力只是“玩具”,直到DeepSeek-R1推出后才达到了应用级。
2月中旬以来,腾讯在多款旗下产品中快速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以及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包括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同时,腾讯也完成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腾讯元宝、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产品和应用调整至CSIG(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针对元宝,腾讯采取了更激进的投放策略。AppGrowing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元宝的预估投放金额就超过了3亿元。
凭借大规模投放以及微信的导流,元宝快速起量。今年1月,元宝的月活用户数还只有275.16万人,排在AI原生应用的第九位。但到了2月,元宝的月活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并超越了DeepSeek,登上了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榜首。
与此同时,腾讯也在底层大模型技术侧发力。2月19日,腾讯面向所有用户开放了自研的推理模型“混元T1”。目前,腾讯元宝已经接入了DeepSeek的推理模型R1和大语言模型V3、自研的推理模型“混元T1”以及多模态理解大模型和基础模型“混元Turbo”。2月27日,腾讯又在腾讯云官网上架了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 S”,该模型能够实现“秒回”,吐字速度提升一倍,首字时延降低44%。目前,这一模型已在元宝中灰度上线。
不难发现,在这波DeepSeek带来的流量大潮中,腾讯一定程度上成了最大的赢家之一。它一边凭借旗下多款应用接入DeepSeek,承接住了流量;另一边,在底层大模型技术侧加速完成自研推理模型的验证和迭代。
与此同时,百度也在积极求变。作为在大模型to C端尝试最多、姿态最激进、布局最广泛的大厂之一,百度无疑是当下在C端应用侧走得最快的企业之一。文心一言是国内市场最早推出的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应用,自2023年8月正式开放以来,截至去年11月,用户规模达到了4.3亿,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超过了15亿次,较2023年增长了超过30倍。
早在2023年5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曾表态,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也不是接入,而是重构。半年后的百度世界2023上,百度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0版本,并推出了多款用大模型重构后的AI应用,包括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其中还包括了国内第一个生成式商业智能产品百度GBI。
对百度而言,更早用大模型重构这些C端应用,既是为抢AI时代的C端入口,也是提前为商业化铺路。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依然占据优势。Statcounter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电脑端百度占有30.15%的市占率,手机端百度占有58.6%的市占率。截至去年12月底,百度App的月活用户为6.79亿。
搜索被认为是当前AI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之一,其与AI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高度契合,能够通过对话交互整理信息并生成回答,节省用户信息筛选时间,减少广告干扰。从这一角度来看,微信接入DeepSeek,争的也是“AI搜索”。尽管目前微信的接入更多是为元宝导流,但据财新网此前报道,腾讯并未放弃微信全面接入AI搜索的可能性,未来元宝的能力也可能会回归微信。
从文心一言到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百度的思路一直是应用迭代、用户体验迭代与商业化并重。然而,DeepSeek-R1的推出成为了全球大模型应用生态的一个关键拐点。它是开源的,跑通了降本路径,更重要的是,在更多应用场景中,依托强化学习、思维链技术能力的增强,推理模型执行复杂逻辑推理任务的能力更强了。
在DeepSeek热潮以及更多接入了DeepSeek的AI应用攻势之下,百度也在积极求变。百度拿出了比以往更积极的开源、开放姿态。面向C端,百度文心一言将在4月1日0时起全面免费,届时,所有PC端和App端的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以及超长文档处理、专业检索增长、高级AI绘画、多语种对话等功能。
2月份以来,百度搜索和文心一言释放出了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深度搜索功能的消息。2月28日,百度文库、百度网盘全量上线了DeepSeek-R1满血版,首次实现了一站式“深度思考+深度交付”。在百度文库,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