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OpenAI 公司携手 MIT Media Lab 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结果,这份研究聚焦于 ChatGPT 对人类情绪健康的影响,为 AI 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用户与 AI 之间的互动模式、个人的情感需求以及使用时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于用户的情感状态。这项研究采用了大规模数据分析与随机对照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以及严谨的实验设计,揭示了 AI 在情感使用方面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为未来 AI 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OpenAI 团队对近 4000 万次 ChatGPT 互动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用户调查,深入了解了 ChatGPT 的真实使用模式。与此同时,MIT Media Lab 的团队也积极投入,招募了近 1000 名参与者,开展了为期四周的 ChatGPT 使用实验,旨在探究平台功能和使用类型对用户心理状态的潜在影响。
根据研究团队的介绍,以下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发现:
情感互动并不普遍:在大多数 ChatGPT 对话中,情感互动较为少见,这表明情感使用并非 ChatGPT 的主流应用场景。
-
重度用户的特殊倾向:少数重度用户,尤其是那些频繁使用高级语音模式的用户,更倾向于将 ChatGPT 视作“朋友”,并表现出较高的情感依赖性。
-
语音模式的双刃剑效应:语音模式在短期使用时可能会提升用户的幸福感,然而,如果长期使用,却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情绪。
-
对话类型的差异影响:个人对话,例如表达情感的对话,可能会增加用户的孤独感,但同时也能减少他们对 ChatGPT 的情感依赖;而非个人对话,如讨论工作等内容,则可能会增加用户对 ChatGPT 的情感依赖。
个人因素的关键作用:用户自身的情感需求、对 AI 的认知水平以及使用时长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