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武汉的街头,只需轻触手机屏幕,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便应声而至,透过车窗,可见方向盘在无人操控下自行转动。这种未来感十足的出行方式,正逐步融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据今年6月的报道,百度的萝卜快跑项目已在武汉投放超过300辆无人驾驶汽车,并计划在一年内将这一数字提升至千辆。
随着百度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项目的火热,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新科技的涌现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担忧,包括对传统出租车司机生计的冲击、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以及可能引发的交通问题等。
百度曾宣称,随着萝卜快跑无人车运营网络的完善,将大幅降低营运成本,预计到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进入盈利阶段。尽管这一商业化愿景颇具吸引力,但萝卜快跑在规模化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萝卜快跑的“硬币另一面”
在消费者享受无人驾驶带来的便利和新鲜感的同时,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担心自己的职业未来,害怕被机器取代。近期,一份关于“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的文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虽然该文件的真实性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它揭示了技术进步与传统就业之间的矛盾。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澄清,指出目前萝卜快跑在武汉的投放数量为400多辆,并非网传的1000辆。尽管如此,百度的千台无人车部署计划仍在推进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之路
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前景虽然光明,但要实现规模化落地,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万联证券的投资顾问屈放指出,无人驾驶汽车在大部分区域有望替代网约车和出租车,但这也涉及到就业率和居民收入等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注册的网约车司机已超过700万,出租车司机也接近300万。无人驾驶汽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还需要考虑其对整个行业的冲击。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教授认为,随着网约车市场的饱和,萝卜快跑的加入确实会对传统司机造成影响。但他也指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如智能汽车研发和运维等。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从业者需要进行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人社部公示的新职业名单中,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和测试员等职业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转型趋势的体现。国家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以及产业需求的推动,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创新和传统行业的升级,为新职业的诞生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法律法规的完善
除了技术与就业的矛盾,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段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发生轻微碰撞的视频,引发了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讨论。百度方面对此表示,事故发生时车辆是在绿灯亮起时与一名闯红灯的行人发生接触,并已配合警方进行了处理。
朱西产教授提出,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新的交通参与者,其事故责任的划分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他主张“人车同权”,即无人驾驶汽车应享有与传统汽车驾驶人相同的路权。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交通事故中的经济赔偿问题,还能促进无人驾驶汽车与城市交通的和谐共处。
然而,无人驾驶汽车在承担事故责任时,如何界定刑事责任仍是一个法律上的空白。朱西产教授认为,在法律尚未明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制造商和运营商应将安全目标设定为“不发生主责、全责的交通事故”,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商业化闭环的构建
自动驾驶公司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盈利、如何形成商业化闭环的问题。百度Apollo新一代萝卜快跑无人车的成本已大幅降低,目标是在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进入盈利期。然而,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自动驾驶公司在成本上可能并不占优势。
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出的Robotaxi服务构想,以及允许车主将车辆加入共享服务的计划,为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但业界人士认为,Robotaxi的市场占有量目前还很低,规模化落地仍需时间。
陈卓表示,自动驾驶已经到了商业化前夜的阶段,衡量技术、规模的领先程度的标准是用户、市场,以及是否能做到商业化闭环。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之路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未来的出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