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法案》(以下简称AI法案),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新的监管时代。法案将在20天后,即8月1日生效,为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定了新的边界。
根据TechCrunch的报道,AI法案的实施将分为几个阶段,部分条款将提前生效。以下是法案的主要内容概览:
-
法案生效6个月后,将对某些AI应用实施禁令,包括禁止收集和整理人脸识别数据以及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使用实时情绪识别技术。
-
法案生效9个月后,欧盟AI办公室将与咨询机构共同制定AI开发者的“行为准则”。同时,欧盟计划与一些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通用模型公司合作,这引发了业界的担忧,担心这些行业巨头可能会在制定规则时为自己谋取利益。
-
法案生效1年后,包括OpenAI在内的公司将需要遵守新的“透明度”要求,确保其AI系统对用户是安全且易于理解的。
AI法案还特别规定了生成式AI的使用规则,要求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或生成式AI生成的图像和音视频内容必须明确标注,以避免误导公众。
此外,对于训练大型AI模型的公司,法案要求必须遵守《版权法》的规定。除非这些模型的用途仅限于研究和开发,否则权利持有人有权保留其作品或其他主题的权利,防止未经授权的文本和数据挖掘。如果权利持有人明确表示了退出的权利,AI模型的提供者在进行文本和数据挖掘时,必须获得权利持有人的明确授权。
AI法案的出台,无疑将对人工智能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方向发展。同时,它也为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