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折:自研智驾车企从23家锐减至7家,第三方方案市占率突破60%
当博世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亮出数据图表时,整个会场陷入短暂沉寂。这位Tier1巨头的高管直言:「特斯拉FSD算法领先国内1.5年,智能驾驶终将标配化,自研性价比已跌破临界点。」
军备竞赛转向:从全栈自研到生态联姻
派系 | 代表玩家 | 技术路径 |
---|---|---|
自研派 | 小鹏/理想/华为 | 年投入35亿+,数据闭环需3年 |
整合派 | 奇瑞/比亚迪 | 集成6家供应商,成本降40% |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千里眼」、长城「元戎」等方案背后,Momenta、地平线等方案商已成隐形冠军。正如余凯所言:「2025年将是8-15万车型的智驾普及元年,传统车厂必须学会『借力打力』。」
生死时速:新势力的双重突围
- 小鹏:MONA M03车型热销带动研发投入64.6亿,亏损收窄58%
- 理想:千亿现金流支撑VLA架构研发,激光雷达标配化率100%
- 华为:ADS 4.0硬件成本直降30%,三季度量产装车
成本警示:博世单年智驾研发投入20亿,相当于3个新势力车企总和
行业预判:2026年自研车企或仅剩20%,数据壁垒成最大护城河
技术暗战:白盒交付背后的军备升级
- 小鹏XNGP 4.0实现200米超视距预判
- 理想AD Max芯片算力提升3倍
- 华为ADS 4.0支持50+城NCA功能
正如自动驾驶专家刘明所言:「现在的智驾竞争好比『带电换胎』,既要保持速度又要更换引擎。」部分车企要求方案商白盒交付代码,实质是在进行技术「反渗透」——用第三方方案当磨刀石,锻造自家研发能力。
当比亚迪用「天神之眼」横扫8-15万市场时,传统车厂终于觉醒:智驾平权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小鹏的1.2亿公里实测数据,理想的300万+激光雷达点云,都在构筑新的技术护城河。
终极拷问:当特斯拉FSD入华,留给中国车企的窗口期还剩18个月?
这场智驾淘汰赛的终局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2025年将成为分水岭,那些在自研与整合间踩错节奏的车企,或将永远退出智能电动车的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