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工智能(AI)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科技领域的新宠。在这场AI革命中,美国科技股迎来了复苏的春天,微软和英伟达等巨头的市值不断攀升,双双迈入了3万亿美元的俱乐部,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AI的热潮同样波及到了中国的A股市场,科技板块的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其中,昆仑万维和万兴科技等公司的股票表现尤为抢眼。据统计,从2023年初至6月,万兴科技的股价在短短半年内飙升了超过410%,市值突破了235亿大关。
然而,市场的热潮终将退去,而公司的业绩才是最终的试金石。随着AI热潮的逐渐降温,那些在热潮中裸泳的公司逐渐浮出水面。面对股价的新高,万兴科技的控股股东吴太兵选择了减持股份。
2023年6月1日,万兴科技宣布,吴太兵计划减持不超过20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按照当时的股价,吴太兵通过减持套现了约3.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吴太兵的首次减持。
在吴太兵的减持之后,万兴科技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滑。从2023年年中至2024年9月中旬,一年多的时间里,万兴科技的股价从最高的123.06元/股跌至37.92元/股,跌幅超过了65%,市值蒸发了超过160亿元。
面对股价的暴跌,万兴科技向市场推出了股份回购计划。9月19日,公司宣布将使用自有资金回购部分A股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资金总额在20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回购价格不超过71.78元/股。
此外,9月27日,万兴科技还发布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计划资金总额不超过2500万元,约占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的29.00%。员工持股计划的标的股票来源于公司回购的A股普通股股票,受让价格为40.00元/股。
得益于A股市场的反转,万兴科技的股价在短短半个月内涨幅超过了50%,截至最新收盘,市值为110亿元;尽管如此,与最高点相比,市值仍蒸发了超过125亿元。
吴太兵,这位与时代同行的创业者,也有着自己的风口。2000年,面对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他选择了自力更生,研发了一款将照片、音乐、特效和文字刻录成VCD的软件,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凭借海外市场的成功,吴太兵迅速组建团队,开发了数据恢复、图片视频编辑等一系列产品。2018年,他带领万兴科技登陆创业板,公司在全球拥有高达300款产品。
尽管万兴科技上市后经历了暴涨和暴跌,市值长时间徘徊在35亿元至50亿元之间,但吴太兵提出了“AII in IOT”的战略,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人工智能的趋势。
然而,尽管万兴科技拥有多个AI概念,但业绩并未有显著改善。2018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缓慢,2024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尽管如此,万兴科技仍然紧跟热点,拥有“独角兽”、“元宇宙”、“大模型”等多个标签。2024年,吴太兵提出了“AII in 出海”的战略,尽管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但公司仍未能将AI概念转化为实际业绩。
万兴科技的股价和市值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净利润仅为2449.08万,市值却高达110亿,动态市盈率高达225倍。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AI是一种技术趋势,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AI的价值在于提升生产力,而产业和股市都需要度过当前的狂热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万兴科技的销售费用占据了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非研发费用。这或许解释了吴太兵为何选择在股价高位时减持。
2024年以来,万兴科技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前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孙淳和董事朱伟。尽管业绩表现平平,但仍有机构看好万兴科技的未来。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万兴科技深耕视频创意与数字办公业务,产品线对标全球创意软件巨头,面对AIGC多模态领域的机遇,公司持续加深核心产品智能化,多款产品在业内率先实现AI应用落地,将为公司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意软件提供商,具有一定稀缺性,全球视频创作与数字办公需求的增加,叠加AIGC的快速发展,将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