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以效率至上、技术革新能够迅速催生亿万级市场的时代,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其为创新的得力助手。
从OpenAI的ChatGPT能够生成接近人类的文本,到DALL-E能够根据提示创作艺术作品,我们已经窥见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机器不仅与我们共同创造,甚至可能引领创新的潮流。
那么,为何不将这种技术应用到研发领域呢?毕竟,人工智能似乎能够加速创意的生成,以超越人类研究者的速度进行迭代,并有可能轻松地发现下一个重大突破,不是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依赖人工智能来主导研发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
无论是追求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还是致力于维护市场地位的老牌企业,将创新过程中的生成任务外包给人工智能都是一场冒险的游戏。
在急于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我们可能会失去真正的创新精神,更糟糕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一个充满同质化、缺乏创新的产品的恶性循环。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在研发中可能会成为创新的致命伤。
01.人工智能的“平庸天赋”:预测≠创新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个超级预测器。它通过预测哪些文字、图像、设计或代码片段最适合,基于大量历史案例进行创造。
尽管这看似高效且复杂,但我们必须明白:人工智能的能力仅限于其训练数据。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不会进行颠覆性的思考。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总是向后看,总是依赖于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在研发领域,这成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而非优势。
要真正开创一片新天地,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历史数据推断的渐进式改进。
伟大的创新往往源于飞跃、转变和重新构想,而非对现有主题的微小变化。想想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或是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他们不仅仅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而是彻底颠覆了整个行业的模式。
GenAI可能会不断迭代下一代智能手机的设计草图,但它无法从概念上解放我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那些大胆的、能够改变世界的时刻——那些重新定义市场、行为甚至整个行业的瞬间——都源自人类的想象力,而非算法计算出的概率。
当人工智能主导研发时,我们最终得到的只是对现有想法的更好迭代,而非下一个定义时代的突破。
02.人工智能的同质化本质
让人工智能接管产品创意流程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人工智能处理内容的方式会导致产品趋同而非多样化,无论是设计、解决方案还是技术配置。
由于训练数据的基础重叠,人工智能驱动的研发将导致市场上的产品趋于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