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CHAT AI资讯 科大讯飞现在对手可真不是盖的

科大讯飞现在对手可真不是盖的

文|新视角

科大讯飞现在对手可真不是盖的插图

在国产算力平台的支撑下,科大讯飞携手华为推出“飞星一号”和“飞星二号”,力图在AI领域超越Open AI,成为自主可控的领军企业。

科大讯飞,这个从智能语音技术起步,深入教育领域,再到AIGC领域的企业,正站在其成立25周年的关键节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紧随生成式AI的潮流,科大讯飞有望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否则,可能会在大模型的竞争中失去先机。

正如李彦宏所言,在AI的浪潮中,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真正生存下来,科大讯飞作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佼佼者,不容有失。

尽管科大讯飞尚未迎来收获的季节——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现金流转为负值,且对G端业务的依赖导致应收账款不断攀升——但在AI发展的关键时刻,科大讯飞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的研发费用高达38.4亿元,这无疑加剧了其财务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科大讯飞正处于迫切需要从投入中获得回报的紧要关头。

商业模式的变革初现端倪。

每一次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都能激发资本市场的热情,但现实往往残酷。

自OpenAI发布生成式AI模型以来,中国AI大模型的创业热潮迅速经历了从融资热潮到淘汰赛的转变。

尽管OpenAI推出了Sora等令人瞩目的产品,但也面临着巨额亏损。同时,行业内的新贵月之暗面也因前投资人的仲裁风波而备受关注,大模型厂商的商业化道路充满了挑战。

一方面,投资机构变得更加谨慎,据桔子IT统计,今年国内AI领域的融资案例和金额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商业化落地变得尤为迫切。

科大讯飞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和商业化压力更大。公司从2022年开始,研发费用首次超过30亿元,2023年更是投入超20亿元用于研发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年度总计研发投入达到38.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也高达30.37亿元,合计高达102亿元。

巨额投资严重影响了公司利润。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3.44亿元,同比下降445.91%,扣非后亏损4.68亿元。

然而,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了5696万元的盈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15亿元,同比增长100.09%,显示出战略聚焦星火大模型核心业务的初步成效。但如果没有政府补助,三季度依然会是亏损状态。

科大讯飞长期受G端业务影响,应收账款(加票据)居高不下,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超过145亿元,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

转型通用AI,是科大讯飞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战略。在AI的推动下,公司正从G端向C端+B端转型。C端的学习机、智能汽车业务、消费者和开放平台增速迅猛,公司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例如,C端学习机销量翻倍增长,智能硬件收入增长41%,开放平台收入增长50%;智能汽车业务增长49%,有效对冲了G端业务下滑的影响。

在AI大模型的混战中,活下来的企业将收拾残局。

“大谈AGI的少了,追求ROI的多了。”

尽管对技术走向、应用场景等有所分歧,但AI创投行业已经变得相当务实。

短短两年间,AI大模型完成了一次超新星爆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全球AI大模型已经达到1328个,其中中国近480个,占比36%,仅次于美国的44%。

科大讯飞现在对手可真不是盖的插图1

从抢占机遇到考虑如何活下去,行业以超过所有人预期的速度转冷。

更何况,大模型投入堪称“无底洞”。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曾表示:前沿大模型的入门价是1000亿美元!

经历一轮互联网融资寒冬的洗礼后,机构也比以往更加谨慎和理性,不会仅因为抢占赛道就下手,一些机构在内部还会反复研讨,评估和计算项目的回报率。回报周期拉长,商业前景不明,竞争加剧,导致了投资者和创业者关系紧张。

另一方面,与美国不同,我国软件行业缺乏付费习惯,无论ToB还是ToC,在用户眼里,“谁便宜用谁的,甚至最好是免费”。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要考虑如何在残酷的市场中活下去。

这些都决定了,中国AI注定是一条不顺畅的远途。

今年5月,为了吸引用户,云厂商大模型掀起了一场推理算力价格战。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科大讯飞先后加入降价行列,把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直接压低了90%。

近来火热的字节跳动豆包,直接将其32K主力模型(性能对标GPT-4)企业级定价8豪厘/千Tokens,比行业便宜99.3%。

一番混战下来,AI竞逐从卷算力、卷技术、卷生态,到务实的“获客”阶段。如今的“百模大战”,和当年的百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何其相似。

当战争结束,注定会有一批企业消亡,活下来的企业来收拾残局。

降价潮之后,国内模型价格仅有OpenAI同规格的20%-50%。《财经》报道,5月,各大厂降价后,推理算力毛利率跌至负数。

混战中,文心一言(百度)、通义千问(阿里)、混元(腾讯)、火山引擎(字节)均可由母公司输血;国内大模型新兴的“六小虎”——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月之暗面、Minimax、阶跃星辰则各有特色,加上后期层出不穷的新进者,科大讯飞所处的竞争环境远比此前的语音智能时代残酷的多。

再加上高端算力被美国封锁,科大讯飞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突围决心

代表中国给世界的第二种选择。

12月5日,Sam Altman官宣OpenAI将进行为期十二天的圣诞惊喜直播活动。

目前,活动已过半,尤其是正式向用户开放的AI视频生成模型Sora,瞬间服务器被用户挤爆,网站一度崩溃。

大洋彼岸的每一次变革,都驱动着中国创业者追赶的脚步。今年以来,“大厂”和“AI六小虎”推出的新模型纷纷号称“追平”甚至“超越”GPT-4,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的Yi-Large和Baichuan 4都在对标之余,实现了某几项能力的超越,阶跃星辰发布了Step-1.5V多模态大模型,智谱的GLM-4-Plus已经持平GPT-4o,甚至抢先开始进行Her视频通话功能的内测上线。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同样信心满满,讯飞星火大模型每次迭代都要和GPT“叫板”,掰一掰手腕。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星火4.0 Turbo,号称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过GPT-4 Turbo,数学和代码能力超越GPT-4o,同时发布了多模态视觉和超拟人数字人交互等多项新技术。

但“参数层面”的强大并不意味着能突出重围,只有好用实用,切中市场痛点,才能俘获用户。Kimi就是靠200万字长文本率先出圈。

不过,几乎同一时期,通义千问、360智脑就开始跟进,先后开放 1000 万字长文本能力,内测500万字长文本处理功能,百度文心一言开放了200万- 500万的长文本能力。

可见,在产业的初创期,大模型产品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品牌护城河,用户在各个产品中不断尝鲜,没人会关心别人用的是哪种“GPT品牌”,也没人会因此炫耀。因此,有人认为AI 时代很难出现类似苹果那样的具有强大用户黏性的企业。

百舸争流之中,全栈自研,全部自主可控,是科大讯飞区别于其他大模型厂商的核心特色。

科大讯飞现在对手可真不是盖的插图2

由于被美国封锁,科大讯飞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678CHAT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78chat.com/ai/649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