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视频领域的动态颇为引人注目。
Sora的登场并未如预期般引起轰动,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不尽如人意的评价。这对于可灵、海螺等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喘息的机会。
根据AI产品榜11月的统计,主流AI视频产品的访问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出现了下滑。海螺的同比增长为39.33%,而可灵的访问量同比下降了29.99%,Pika更是下降了48.19%。相比之下,上个月的增长数据可谓惊人,海螺同比增长达到了2772.92%,Pika同比增长了787.65%。
《智能涌现》报道称,字节跳动已经提升了即梦产品的优先级,试图通过新路径打造属于AI时代的“抖音”。字节还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多模态产品形态中,如视觉生成大模型将根据即梦的需求进行优化。
目前,AI视频行业已经显露出一些问题:先发优势并不明显,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OpenAI的降维打击策略失效;技术壁垒和细分差异尚未形成,导致用户粘性不足,新产品上市即达到高峰,随后流量开始下滑;目标用户群体不明确,目前使用这些工具的人群仅占金字塔顶端的10%。
业内人士向光子星球透露:“目前AI视频生成工具仍处于模型即产品阶段,与通用型AI助手一样,最大的问题在于应用场景过于泛化,普通C端用户缺乏认知,生成效果也不稳定。”
即便是字节跳动的即梦和快手的可灵,目前也只是定位为“通用型工具”,并未与旗下其他产品形成联动。字节和快手的非饱和投入,无意中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成长的时间窗口。一旦“即梦优先级”提升,新的变数可能会随之出现。
即梦、剪映、抖音三者的整合,可能成为快速实现AI版抖音的途径之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C端市场,让众多创业公司难以匹敌。在此之前,AI的新火种已经在抖音点燃。
从“Sora”到“剪映”
Sora最初因其DiT模型技术而受到关注,但目前,包括OpenAI在内的公司提供的都是完整的产品。在最近的更新中,Sora的底层模型能力并不突出,但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AI视频制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的编辑权限。
目前,AI视频行业仍处于探索初期,可以看到类Sora产品分化为两条路线:走专业化路线,成为AI版的“Premiere”,或是走大众化路线,成为AI版的“剪映”。
据光子星球了解,尽管许多公司都推出了“超级创作者计划”,邀请专业创作者试用高级版功能以展示模型效果的上限,但推向市场的功能仍然遵循简单、快速的原则。特别是即梦和可灵在产品设计上刻意降低了使用门槛,即使是新手用户也能轻松上手,输入提示生成几秒的视频。
因此,成为AI版的“剪映”可能是大多数参与者努力的方向。
最新数据显示,剪映和CapCut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三位数的收入增长,总收入接近百亿元人民币。同时,剪映和CapCut的全球月活用户也超过了8亿。
不容忽视的是,字节跳动的剪映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抖音/TikTok+剪映/CapCut”的组合拳。有了即梦后,再次形成闭环,即梦生成素材,剪映剪辑,再到抖音内容池消化,这也是字节跳动重视的原因。
通用型AI视频正处于十字路口,创业公司正在打造优势功能,寻找进一步分化的时机。一些功能可能会吸引特定人群,如视频制作可以从现实、玄幻等题材分类,反过来用户也可以加强产品的属性和标签。
字节跳动同样拥有选择权,豆包是中间态,即梦可能也不是最终产品形态,但都可以作为工具和入口,吸引用户使用。在过程中反复进行AB测试,既能为训练底层模型提供数据参考,也能孵化出更多的AI产品。
“海螺”为抖音做嫁衣
向上,AI视频试图获得传统和权威的认可。向下,传播速度远比想象中快。
今年下半年,AI视频以病毒式的速度攻占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制造了几波出圈热度。火遍全网的“毒液”特效来自PixVerse;综艺外疏通观众情绪的“麦琳打架”AI视频疯狂传播,未抹去的水印显示来自海螺;《哈利波特》重映后,AI“巫师猫”与“说唱小猫”从国内社交平台火到国外。
用户欣然接受了AI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和冲击感,甚至愿意为此付费,一度在小红书和闲鱼养活了一批赚取信息差的中间商。
最强的终结者是抖音,包括PixVerse、海螺在内的AI视频创作工具都为抖音做了嫁衣。已经被市场验证的热门AI特效和模板,不久后就会在剪映上线,上手难度更低,一键发布抖音,用户根本不会追溯到底来自哪个公司。例如国外爆火的“说唱小猫”在网友二创下变成了“老天保佑猫粮冻干全都有”,相关剪映模板一度冲上了爆款热榜。
目前,AI在抖音落地找到了中间态——AI特效。诸如“AI宠物跳舞像吃了菌子”和“万物皆可AI羊毛卷”等素材模板热度高居不下。截至12月9日,“万物皆可羊毛卷”素材模板显示近300万人使用。
可以看到,在没有深度连接即梦与抖音前,剪映已经承接了一部分的AI视频功能。这就导致普通用户对AI视频的感知,整体还是来自于抖音、快手这类的大平台上。
同样的困境也存在于小程序形态的AI应用中,美团“妙刷AI”、阶跃的灵魂提取器和AI音乐嘴替,一时尝鲜尚可,却难以有后续的传播使用。用户可能很难想起在什么情况下打开小程序,而抖音、剪映提供了入口,帮助其建立使用心智。
或许是意识到自身的劣势,海螺、PixVerse等AI工具均开启了出海模式。但最近光子星球注意到,海螺也在加大对C的投放和获客上。
“AI让B站先赚了钱”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继海螺AI助手后,Minimax再次针对海螺视频平台开始了新一轮投放。我们发现,B站部分影视区up主已经接到了海螺的广告,“超强图片理解能力”“指令遵循能力”等一类不接地气的宣传词出现在了吐槽视频中,显得格格不入。
Minimax的思路其实有可行性,B站天然自带恶搞、鬼畜基因,这与当前AI视频模型呈现效果适配。较早一批“麦琳打架AI合成”和“麦琳打架恶搞”视频就是从B站流出来,从评论区来看,观众并没有产生不适感,反而觉得AI的形式更能表达自己看综艺时的情绪。
除了良好的土壤,B站的up主也是潜在的付费用户。一些up主在制作视频画面时,常常会出现缺乏素材的情况,一部分人会用手绘、动画等方式来代替,AI生成将能提高效率。
当然,这里面有可能会涉及版权和规范问题。近期,广电总局已经发文,责令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
AI视频的进化
回顾快手的发展历程,从GIF、短视频进化到了综合性的短视视频社区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给现在AI视频工具一些启示。
AIGC浪潮中文生图、文生视频是首批达到可用阶段的技术。AI视频起初的训练是靠文生图、图生图,由无数个静帧构成了几秒的动帧效果。到后面阶段才逐渐有了一步到位的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大体上与GIF到短视频的发展轨迹差不多。
下一个新阶段大概是从通用走向垂直,从工具走向平台、生态。
其实已经有创业公司意识到单一“工具”的局限性,萌生出了做创作者和内容社区的想法。不过效果不甚明显,大部分玩家精力还是放在了新功能研发上。培育成熟的社区需要时间和用户规模积累,就像此前描述的现状,即使用户越过即梦,使用创业公司产品,我们也能看到大量打着“海螺”“PixVerse”水印的视频流向抖音、快手、B站。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新玩家对原生AI视频工具形态的未来畅想,毕竟连字节跳动自己都要“重起炉灶”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