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浪潮汹涌而至,杭州凭借其在该领域的卓越表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宇树科技的B2-W机器狗视频火爆全网,云深处的“绝影X30”在新加坡电力隧道大显身手,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更是跻身英伟达合作伙伴名单……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正加速迈向商业化。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未来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将达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领头羊,该如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杭州在机器人产业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统计,杭州现有机器人相关企业200余家,2023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高达150亿元,汇聚了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涵盖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
为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12月,杭州市政府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明确以“最优本体+最强大脑”为核心,加速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规划》依据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发展格局,结合各地科研与产业资源,打造人形机器人产研转化引领区、产研结合示范区、协同制造发展区。
这份政策将极大推动杭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博士指出,一方面,《规划》将激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激励企业加大整机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攻克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它将推动全产业链生态发展,促使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大型企业带动零部件供应商提升质量与供应稳定性,同时鼓励企业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康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闭环,提升产业竞争力。
杭州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坚实基础。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大脑”,杭州在该领域优势明显,拥有众多技术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云谷”汇聚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在硬件制造上,杭州在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方面优势突出。科研能力上,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杭州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研发优势,宇树科技等企业在机器狗等领域积累丰富经验,浙江大学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助力企业技术突破;二是产业生态优势,机器人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测试认证等环节企业齐聚,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市场优势,杭州电商物流产业发达,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长三角地区,杭州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方面领先。与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杭州在机器人企业数量、产业配套完整性等方面独具优势。此外,杭州与宁波形成互补,宁波在大型机器人生产设备、精密模具制造等领域实力强劲,杭州则在软件算法、智能控制等方面表现优异,两地可实现“硬件+软件”的有机结合,共同拓展市场。
杭州虽有产业基础,但在人形机器人“城市竞逐赛”中还需进一步发力。冯雷建议,一是加快培养高端人才,通过与高校联合开设定制化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补齐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短板,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培育本地供应商,提高国产化率;三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全球影响力,争取在人形机器人安全标准、性能评估标准等方面的话语权,规范本地企业生产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