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4 日有消息传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 OpenAI 在上周五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一份商标申请,这份申请针对其品牌“OpenAI”相关产品展开。一般来说,企业申请商标是常规操作,但这次 OpenAI 的申请却暗藏玄机,似乎在暗示其未来可能推出的新产品线,既涵盖近期规划,也触及更具前瞻性的领域。
从申请文件中可以窥见,OpenAI 正计划开发一系列硬件产品,品类相当丰富,包括耳机、眼镜、遥控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保护壳、智能手表、智能珠宝,以及用于“人工智能辅助交互、模拟和训练”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头显设备。这一动向与 OpenAI 去年披露的硬件项目计划不谋而合。去年,OpenAI 确认与前苹果设计师乔尼・艾维携手开发硬件项目。而 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在周日接受韩国媒体 The Elec 采访时也透露,公司期望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打造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消费级硬件产品。不过,阿尔特曼也坦诚,即使完成一款 AI 设备的原型,可能也需要“数年时间”。
更进一步的是,OpenAI 的商标申请还涉及机器人产品,尤其是“用户可编程的人形机器人”以及“具有沟通和学习功能、用于辅助和娱乐人类的人形机器人”。这与 OpenAI 近期的招聘动态相互呼应。据悉,OpenAI 正在组建一支新的机器人团队,由去年 11 月从 Meta AR 眼镜部门跳槽过来的凯特琳・卡利诺夫斯基掌舵。根据招聘信息以及媒体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OpenAI 计划测试由定制传感器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能采用人形设计,并且能够在现实环境中以类似人类的智能水平运行。
在商标申请的更深层次描述中,OpenAI 还提及了定制 AI 芯片以及“利用量子计算资源优化 AI 模型性能”的服务。其实,业界早有传言称 OpenAI 正在开发定制芯片以运行其 AI 模型。公司内部有一个专门聚焦芯片组件协同设计的部门,且有消息称,OpenAI 计划最早于 2026 年与半导体制造商博通和台积电合作,推出定制芯片。
至于量子计算领域,OpenAI 的计划还处于朦胧状态。不过,去年 OpenAI 招揽了量子计算初创公司 PsiQuantum 的前量子系统架构师加入其技术团队。量子计算凭借其能够同时执行大量计算的能力,有望大幅提高 AI 模型的训练效率。鉴于 AI 计算成本一直居高不下,OpenAI 可能正在探索在架构上与现有设备截然不同的硬件上训练模型的未来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商标申请通常会故意写得较为宽泛,并不一定能精准反映公司的具体产品路线图。OpenAI 的这份申请或许揭示了其正在探索或至少考虑探索的领域,但文件中提及的技术何时能落地,或者是否会真正进入市场,目前依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