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漫的世界里,英雄们总是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斗模式:一种是应对日常挑战的普通形态,另一种则是在面对强敌时才展现的超凡力量。当局势危急,英雄们便会激发出惊人的潜力,以一种几近无情的战斗形态,一举击败强敌,赢得胜利。如果将这一概念应用到企业界,我们会发现,CEO们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也需要展现出不同的领导风格和应对策略。
想象一下,如果CEO是一位美少女战士,在对抗强大的敌人时,她需要经历从“月野兔”到“新后倩妮迪”的多次形态转变,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同样,CEO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展现出不同的领导力。在市场稳定增长的“和平时期”,CEO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创新者和市场扩张者,他们需要激励团队,推动技术进步,探索新的业务机会。例如,Google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通过推出QUIC协议等创新技术,加速了网络的发展。
然而,当企业面临生存威胁时,比如烈的竞争、宏观经济的波动或是市场的变化,CEO则需要转变为“战时状态”,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以达成最紧迫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CEO仍然采取渐进式的创新策略,很可能会导致问题的累积。以Google为例,尽管它不断推出新产品,但作为搜索巨头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6年,传统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可能会减少25%,而AI解决方案可能会取代许多传统搜索引擎的功能。
Google的最新尝试,比如那个建议用户吃石头的AI搜索,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它的老对手Bing和新兴的AI搜索引擎Perplexity正在迅速崛起,威胁着Google的市场地位。面对这样的挑战,Google的CEO Sundar Pichai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创建自由创新空间,亲自参与AI产品的日常决策,并关注产品细节。然而,这种温和包容的管理风格也遭到了一些员工的批评,他们认为领导层缺乏明确的AI方向,可能会损害公司的根本利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CEO Nadella的豪言壮语,他誓言要让Google像搜索引擎AltaVista一样被淘汰。虽然这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观察,但Google和Pichai无疑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战斗。对于小公司来说,无论是新兴的竞争对手、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还是不稳定的供应链,都需要他们时刻准备迎战。
a16z的创始合伙人Ben Horowitz曾经指出,他只当过9个月的“和平时期”CEO,之后的7年一直在担任“战时CEO”。他发现,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需要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有趣的是,大多数管理书籍只教授如何在和平时期成为CEO,却很少讨论如何在战争时期领导公司。
那么,一个合格的“战时CEO”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根据Ben Horowitz和NFX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在和平时期,CEO需要知道如何制定正确的协议来赢得胜利,而在战争时期,为了胜利,他们有时需要违反协议;和平时期的CEO会放权给员工,让他们做出详细决策,而战时CEO则会亲自参与,确保公司的主要目标得以执行;和平时期的CEO会招募大量有志之士,而战时CEO在保证公司有足够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会果断裁员;和平时期的CEO会花时间定义公司文化,而战时CEO则是通过战争来塑造公司文化;和平时期的CEO总是留有Plan B,而战时CEO有时需要为Plan A孤注一掷;和平时期的CEO知道如何让公司保持优势,而战时CEO则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和平时期的CEO尽量不越界,而战时CEO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和平时期的CEO希望利用无形的优势打败对手,而战时CEO更倾向于直接竞争;和平时期的CEO目标是扩大市场,而战时CEO则专注于赢得市场;和平时期的CEO会容忍一些偏离计划的事情,而战时CEO则完全不能容忍;和平时期的CEO不会主动表态,而战时CEO则希望自己的声音和意志能够影响整个公司;和平时期的CEO会尽量减少冲突,而战时CEO有时为了公司的利益会加剧矛盾;和平时期的CEO会努力争取广泛的支持,而战时CEO则不会刻意建立共识,也不会容忍分歧;和平时期的CEO会培训员工,确保他们对公司满意并实现职业发展,而战时CEO则会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训练,以确保他们在竞争中不落下风;和平时期的CEO可以选择退出那些市场占有率不是第一的业务,而战时CEO的退出选择权则是一种奢侈。
CEO能否同时具备这两类技能呢?有些人可能在和平时期表现不佳,但在战争时期却能成为赢家。例如,John Chambers在思科的和平时期是一位出色的CEO,但在与Juniper、HP等公司的竞争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乔布斯在和平时期被放逐,但在战争时期回归苹果,带领公司走向辉煌。Horowitz认为,CEO确实可以同时具备这两类技能,但这非常困难。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理解许多管理规则,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包括在关键时刻违反甚至重塑规则。
心态是公司成败的最大杠杆。NFX通过与以色列数十亿美元公司的CEO进行交流,发现了一些关键原则。首先,CEO需要深切地关心公司、产品、客户,尤其是团队成员。在顺境中提供员工福利与在逆境中关心员工是完全不同的。其次,CEO需要明确业务的绝对优先级,并知道如何完成。专注和优先排序是保证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此外,CEO需要与团队保持清晰、透明、定期的沟通,即使在危机过去后也要继续沟通。CEO还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团队的灵感来源。在面对危机时,CEO需要有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计划,并找到适合企业的“适度区”。最后,CEO需要练习乐观,对自己的团队、自己以及获胜的机会保持乐观。
以Google为例,这家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挑战。1998年,Google由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创立,并在KPCB和Michael Moritz的建议下,招募了Eric Schmidt作为CEO。在Schmidt的领导下,Google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然而,当Larry Page重新担任CEO时,外界对他的领导风格产生了质疑。Page上任后,他重组了公司高管,亲自负责重要产品部门,并推出了社交网络Google+等项目。他的管理原则包括不推诿、不干涉、反对官僚主义、重视年轻人的想法,以及不轻易说“NO”。然而,当Pichai接任CEO后,他似乎又回到了“大管家”的角色,避免了Google的内斗,但在AI战场上,这种渐进式改革与微软Nadella的“大刀阔斧”形成了鲜明对比。
无论是在动漫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的企业竞争中,领导者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挑战,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策略。在和平时期,他们需要推动创新和市场扩张;在战争时期,他们则需要集中资源,果断行动,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否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