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的推动下,阿里巴巴的创新业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月11日,马云在蛇年首次现身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其行程颇为引人注目。他先后走访了闲鱼和夸克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办公区,前者由闲鱼总裁季山陪同,后者则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全程陪同。
闲鱼和夸克均为阿里巴巴首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四小龙”的重要成员。2023年11月,阿里巴巴CEO吴泳铭首次对外公布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包括1688、闲鱼、钉钉和夸克。当时,吴泳铭明确阐述了这些战略级创新业务的遴选标准:必须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独特的市场定位,并且要符合用户需求趋势以及集团的“AI驱动”战略。
吴泳铭还强调,这些战略级创新业务在组织架构上将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运营,在业务发展上将打破以往在集团内的定位限制。阿里巴巴将投入3 - 5年的时间周期,持续为这些业务提供支持,助力其成长。
这一举措无疑是阿里巴巴在提出“AI驱动”战略后,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行动。通过投资AI基础设施、在B端和C端开发AI应用,阿里巴巴主动求变,试图激活不同业务的新增长点,探索全新的创业道路。吴泳铭曾表示,“无论过去的商业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须翻篇归零,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
作为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马云虽已不在一线,但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和发言,总是在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或稳定军心,或为拥抱新变化而发起冲锋动员。
从2024年底至今,低调多年的马云公开亮相的频率明显增加。例如,在阿里巴巴电商事业群成立以及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上,他的出现都恰逢阿里系业务重整再出发的重要时刻。
此次马云现身阿里创新业务,也反映出这些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闲鱼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其中95后用户群体占比超四成,但该业务正面临着商业化的挑战;钉钉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数字化底座,同样面临着“变现”的难题。相比之下,夸克和1688的发展则显得更为顺利。
其中,夸克已经成为阿里AI在C端用户侧的一面旗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AI的业务重心主要集中在To B方向。但从2024年底开始,阿里在To C领域的动作不断,通过业务整合、人才引进、产品布局等方式,展现出在C端业务上全力以赴的决心。
从时间线上来看,2024年12月18日,AI应用“通义”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智能信息事业群;2025年1月22日,阿里巴巴智能互联事业群旗下的天猫精灵硬件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开始融合工作,其任务是探索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
2025年2月6日,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加盟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向吴嘉汇报。他将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过去,阿里很少对外公布在C端的人才招揽,此次许主洪的加盟可以视作阿里巴巴对AI To C的一次冲锋号。在大模型的竞争中,除了资金投入,人才和智力才是关键,只有依靠这些才能奋起直追。
需要指出的是,吴嘉是阿里巴巴“少壮派”高管,他打造了“阿里四小龙”之一的夸克,并且拥有丰富的C端产品研发经验。如今,由吴嘉统管夸克、通义、天猫精灵等AI产品,专注于阿里AI To C端应用的业务。这可以说是阿里AI To C策略的一次转变:核心业务合力一处,拧成一股绳,形成以夸克为代表的C端应用,覆盖从生产力工具、智能对话产品到AI硬件的多端布局,希望在激烈的AI竞争中不落下风。
夸克一直在不断进化。今年1月,夸克升级品牌Slogan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据易观分析报告显示,夸克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00后年轻用户数量占比超过50%的AI应用。根据七麦数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实力AI产品榜单》,夸克App年度下载量超3.7亿。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4年9月,通义月活308.85万,在AIGC应用中排名第10。
过去两三年,作为阿里最古老的业务之一,1688的定位更加独立和清晰,其战略方向被确定为数字供应链。它就像一个数字芯片,集成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源头厂货,即插即用,作为源头厂货直供直销平台,覆盖到有流量和用户需求的地方。
目前,1688平台拥有107万家商家,其中工厂数量超过60万家。中国现有600万家工厂,规模以上工厂达200万家,这意味着1688工厂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规模以上工厂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2月10日,1688启动了“产业带强势复苏”招商活动。本次招商的对象是产业带源头厂商,重点是正经历厂二代接班、加速数字化转型、拥抱AI技术应用和尝试跨境市场的工厂,尤其是具备小单快返和轻定制能力的品牌代工厂以及“专精特新”企业。
为配合招商,1688发布了五大“破卷”举措。从1688平台的商家经营数据来看,源头厂商的破局背后,出现了批发模式之外的五大新生意机会,让外界看到了产业带强势复苏的可能性。
在这五大“破卷”举措中,1688在AI方面的进展尤为值得关注。官方宣布,所有面向商家的AI产品全部免费。例如,新推出的免费AI数字员工,平均可以节省4个人力,生意难度降低80%。AI数字员工能够快速掌握老板娘的沟通语气与话术,同时具备成本核算与报价逻辑的专业能力,且情绪稳定、无需支付工资,可24小时工作。
目前1688已经接入DeepSeek,并计划在2月中旬开始陆续向商家开放。此外,1688基于DeepSeek的生意大模型也将在2月上线,这将大幅提升商家的生意决策能力和生意效果。
在电商基本盘之外,阿里的创新业务具备丰富的市场想象力和AI可创造力,也成为抓住AI浪潮、撬动年轻人的重要依托。马云对AI的重视已经深入到阿里的战略之中,他多次强调,“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这也意味着,曾经在电商时代占据王者地位的阿里巴巴,如今也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在AI混战中,阿里的优势和短板都十分明显:
一方面,阿里在AI产业链、资源、数据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例如,淘宝天猫、阿里国际等已发布了多款AI工具,辅助商家经营提效。近两年,阿里在AI基建和产品应用方面也有全面布局。随着“AI+云”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其正在持续推动阿里业绩的增长。有数据统计,包括AI相关产品在内的公共云产品收入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另一方面,今年春节前后,随着DeepSeek的崛起,AI应用迎来爆发。对于有用户和产品能力的公司来说,它们仍将“赢在起跑线”。但阿里在打造超级用户产品方面,缺乏经验,这也是阿里加码C端应用的一大挑战。作为电商平台,阿里更擅长B端业务,在过往的发展经历中,阿里也曾尝试社交类应用,但并没有取得成功。
不过,对阿里来说,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最新传出的一个积极信号是:苹果将选择阿里巴巴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接下来,人们将关注电商业务和“四小龙”等创新业务,如何在AI时代,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无疑也是马云所期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