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料到,如今连央视的剧集也开始在选角上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开年大戏《六姊妹》不仅稳坐收视率榜首,还因为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六个姐妹一锅粥”而成为热门话题。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六个女人的故事更是充满了生活的小摩擦,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颖儿饰演的老三何家艺,她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清秀的外貌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随着剧情逐渐向现代社会推进,《六姊妹》的收视率第一宝座也逐渐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由马藜和铁政主演的新剧《陌上又花开》迎来了首播,同样以家族故事为主线,却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在这个年代背景下,开荒修路、铺轨造桥等工业革命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然而,相较于《六姊妹》中演员们精准到位的表现,《陌上又花开》似乎未能达到同样的演技高度。
浏览评论区时,观众对于这部剧的评价可谓是直击要害。
1、“一脸白净,满脸红润,这是穷人该有的样子吗?”
作为一部反映特定时代的剧作,剧中角色是否真实反映了时代背景是评判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比较《六姊妹》中的服饰化妆,《六姊妹》里梅婷饰演的何家丽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还有老三何家艺那种暴发户的气息,出海赚了钱回来就穿得异常显眼,与其他家庭成员形成强烈反差。
这种炫富的心态暗示了之后何家艺与其母亲之间的矛盾。
回到《陌上又花开》,女主角马春秀(马藜饰)本应是一位普通农民。
但在其他人汗流浃背、灰头土脸之时,她却是干净整洁,甚至还能笑着站起身来。
当她去砖厂搬砖时,弟弟马来宝(高杨饰)显得非常疲惫,仿佛刚完成了一项重体力劳动。
然而镜头转向马春秀时,她穿着鲜艳的衣服,面色红润,两人同框下,马春秀看起来更像一位视察工作的领导。
此外,在服化道方面,这次央视似乎也没有做到位,甚至女主角的选择也被批评为不够理想。
网友对马藜演技的批评最为集中。
比如在剧中寻找工作时,按照常理来说,外来求职者应该态度谦逊。
但在一家饭店求职时,尽管对方明确表示没有招聘需求,马春秀仍然坚持:“你们没贴,不代表我们不找工作啊!”
可以看出,马藜在准备这段台词时,并没有充分考虑那个时代人们找工作的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店员自然会将他们赶走。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优秀的剧本只是基础,出色的演员表演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相比马藜的不足,男主铁政的表现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家庭支柱形象。
2、“镜头虽少,也能展现‘主角光环'!”
剧中男主于大河作为长子,在那个需要壮劳力的时代,他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在这种环境下,默默努力成为了许多男性的生存之道。
由于村里需要分配土地,身为书记的于大河肩负起了村里的大小事务。
然而,由于父亲的固执,于大河遇到了不少困难。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最终解决了村里的分地问题。
当他回家看到父亲时,眼神中透露出的情感格外动人,展现了他在外是顶梁柱,在家是孝顺儿子的形象。
因此,虽然铁政的镜头不多,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他的处境与马藜的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优秀的表演不仅仅依靠台词,眼神传神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铁政在看向父亲的眼神中,既有委屈也有柔弱,展现了男孩在困境中的忍耐。
相比之下,马藜的表演显得不够贴近现实,无法完全传达出那个时代人们的辛酸。
结尾:
40集的剧情长度,较之《六姊妹》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六姊妹》围绕一个家庭展开的话,《陌上又花开》则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记录片。
它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事件,如开荒修路、铺设铁路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年代剧的发展,女性主导的时代似乎正在转变。
女性角色在那个封建思想浓厚的时代,总是展现出不服输的精神,敢于挑战世界。
然而,正是这种与时代不符的性格特征,未能充分展示出底层人民脚踏实地的努力。
马藜的表演未能完全反映出普通民众的心酸,也没有表现出普通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无奈。
《陌上又花开》虽然剧情精彩,但在选角方面存在明显失误,未能很好地处理角色的主次关系,导致整部剧缺乏一种“接地气”的感觉。
那么,你对这部剧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