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85后花旦刘诗诗再次挑梁古装剧《掌心》,尽管背后有着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这部作品却未能如预期般引发热议与好评。
综合观众反馈来看,作为女主角的刘诗诗似乎成为了该剧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次尝试使用原声出演的她,被部分观众批评“第一次见到说话跑调的情况”,其表演技巧和状态也因此受到了广泛质疑。
在许多同龄女星已经成功转型并斩获奖项之际,刘诗诗依旧被视为那个停留在原点的木头美人。
虽然刘诗诗的表现存在争议,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掌心》试图迎合观众口味,采取了一种短剧式的叙事手法,使得整部剧作变得不那么讨喜。
因此,撇开演技层面的讨论,《掌心》为了追求所谓的刺激元素,险些丢失了故事的核心魅力。
首先,性别转换后的爽文套路,融合了多重吸引眼球的元素。
将女性、悬疑、权谋、复仇等热门题材融入一部古装大戏中,无疑抓住了多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点。
这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为《掌心》注入了吸引观众的基本动力,而剧情开头也通过巧妙布置悬念和突出主角独特的人设,展现了良好的开端。
由刘诗诗饰演的古代心理医生叶平安这一角色本身便具有新鲜感,在缺乏科学解释的古代背景下,她的催眠入梦能力让她被人们视为巫女显得合情合理。
凭借这项特殊技能,叶平安先是引起了官员们的注意,随后得到女帝的认可,进而揭开她欲翻案御史旧案的目的,初看之下,故事情节连贯流畅。
以叶平安为核心的女子复仇小组,成员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技能,有的擅长伪装,有的擅长驯兽,还有的擅长打探消息,这使得底层出身的她们挑战朝廷权威的过程充满了可能性。
类似的人物构建和情节安排以往多出现在男性向的爽文中,《掌心》将其改编成女性视角后,本质上仍遵循了男频爽文的模式。
然而,所谓充满吸引力的元素以及技能满载的女子复仇团,在实际呈现中却显得单薄无力。
例如,剧中加入了过多不必要的卖腐情节,让整体氛围显得过于油腻。
闺蜜间正常的亲密行为被过度渲染,同伴之间的普通对话也被赋予了不必要的挑逗意味。
相比于男性向作品,女性向作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展现女性力量及女性之间相互扶持的情感。
但在《掌心》里,叶平安的大女主形象更像是男性视角下想象出的产物,误将油腻当作风格,看似满足了观众期待,实则未能准确把握女性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真实需求。
因此,所谓的高能元素变成了简单的看点堆砌,而性别转换后的女性角色刻画,并未体现出男女差异带来的独特看点,只是单纯地进行了性别的替换。
其次,为了特定设定牺牲逻辑,削弱了困境描绘的深度,难以深入人心。
无论是复仇还是悬疑类型的作品,反转都是其核心看点之一。
理想的反转应当是在保证逻辑的基础上,经过层层铺垫,最终达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但在《掌心》中,这种反转往往是以牺牲逻辑为代价实现的,采用了较为粗暴直接的方式。
比如,身处社会底层的复仇主角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依赖于偶然听到杀手的谈话或是偷听官兵的抱怨,这种方式缺乏合理性,只能带来短暂的视觉冲击,经不起深入推敲。
再如男主角元少城(窦骁饰)在郑元案件中的突然转变,前期剧情显示他确认无人跟踪后才行动,结果却毫无预兆地杀掉了对方。
后续解释这一行为时,仅仅是重复相同场景并添加了有人窥视的情节,让元少城利用带血的匕首演了一场假杀人戏码。
这里并未充分考虑元少城如何在夜间发现有人窥视,也未合理化他在不知对方会前来报信的情况下随身携带带血匕首的行为。
无论是这段剧情还是反转,目的都只是为了塑造男主角正义的形象。
此外,《掌心》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女子复仇团对抗权倾朝野的显贵势力,这些掌握权力的人是复仇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女子挑战男性主导的官场是一层看点,弱者挑战强者则是另一层看点。
然而,《掌心》并未充分利用这两层看点,对人物身份、权势地位的忽视导致了为了增加复仇难度和悲壮感,随意安排拥有大理寺寺丞身份的元少城遭受酷刑。
甚至让备受女帝宠爱的叶平安,在事业巅峰时期无端被捕入狱受审。
无论何种身份地位,在面对指控时立刻沦为任人欺凌的对象,忽略了时代背景和个人身份的实际影响。
为了追求反转的刺激,《掌心》淡化了女性在权势和男性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复仇的艰难性和复杂性,难以引起观众的深刻共鸣。
总结来说,《掌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无脑短剧的叙事方式来打造长篇剧集。
通过大量背景音乐渲染情绪,企图掩盖逻辑上的缺陷和演员表现上的不足。
虽然短剧因其紧凑节奏吸引了众多关注,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需要更加细致刻画的长篇剧集。
《掌心》试图复制短剧的成功模式,但却因忽视了细节处理而漏洞百出,误以为找到了吸引观众的关键,反而失去了作为一部女性向复仇悬疑爽剧应有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