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短剧犹如一匹黑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这部以80年代川渝重组家庭为背景,充满温情的故事,在上线后的7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了10亿大关,话题阅读量也超过了1亿,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短剧。主演孙艺燃也因此剧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在当前短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家里家外》凭借其“小而美”的叙事手法和真实细腻的情感描绘,重新定义了短剧的创作标准。而孙艺燃的精彩表演无疑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一、《家里家外》:再现重组家庭的时代画卷
“我们不是因为父母结婚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亲情,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真心付出,才成为了比血缘更加坚固的家人!”
《家里家外》选取1981年川渝地区遭遇特大洪水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工程师陈海清(王道铁饰)与单亲母亲蔡晓艳(孙艺燃饰)组建新家庭的故事。
剧中,蔡晓艳以泼辣形象出场,她带着儿子邵一帆与陈海清及其女儿陈爽共同生活。面对前夫遗留的债务、继女的抵触、婆婆的刁难以及邻居的流言蜚语,蔡晓艳用坚韧和智慧解决了重重困难。
她以超越血缘的爱填补了二婚家庭的裂痕,被观众誉为“短剧版《父母爱情》”。此剧全程使用四川方言拍摄,地点选在成都。
从地道的四川俚语如“耙耳朵”、“但求疼”、“千翻儿”,到茶馆里的麻将声、街头叫卖麻糖的声音,再到双流老厂区、彭祖山景区、青龙老街等地标性景观,以及青羊电视机、天府可乐、海鸥牌手表等充满时代记忆的物品,共同构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川渝市井世界,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成都。
二、现象级破圈的成功秘诀
“一家人之间没有帮忙之说,只有真心希望对方过得好。”
1. 爽快感与治愈力并存
不同于传统年代剧的悲情基调,《家里家外》摒弃了狗血冲突和不切实际的情节,没有穿越重生或夸张装逼的桥段,而是围绕家长里短的温暖故事展开,穿插智斗恶亲戚等令人感到过瘾的情节。
它既保留了年代剧的生活气息,又融入了现代情感表达,以独特的“爽快治愈”风格赢得了市场,精准满足了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
2. 短剧品质的升级转型
红果短剧平台通过“果燃计划”推动内容质量提升,并采用免费观看模式来扩大受众群体。
每集仅三分钟的时长内,运用电影级别的镜头语言展现年代质感,这种“短时长、高浓度”的创作理念标志着短剧正逐渐从简单的“情绪快餐”向“精品化表达”转变。
3. 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剧中出现的军工厂家属院、青龙电影院等场景激发了网友的打卡热情,麻圆、锅盔、蛋烘糕等美食也被观众戏称为“舌尖上的种草机”。
根据成都文旅部门的数据,该剧播出后,双流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37%,充分展示了影视作品与地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三、孙艺燃:从配角走向短剧舞台中央,演技实现华丽转身
“成为家人有两种途径:出生使我们成为有血缘关系的家人;而共同经历的事情则让我们真正意义上成为家人!”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孙艺燃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打破了传统年代剧中对“苦情后妈”或“反派后妈”的刻板印象。
初次登场时,她背着年幼的儿子邵一帆在街上售卖蛋糕,看到陈爽渴望的眼神,尽管陈海清的钱不够,她一边抱怨蛋糕已经做好浪费可惜,一边递给了陈爽一块蛋糕,生动展现了蔡晓艳“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特征,角色瞬间鲜活起来。
无论是替被冤枉的继女出头时的勇敢,与尖酸婆婆对抗时的泼辣,还是深夜为继女缝补毛衣时的温柔,以及与小姑子从对立到结盟的变化,乃至与丈夫之间的微妙情感互动,孙艺燃都完美诠释了蔡晓艳这个角色,演技自然流畅,栩栩如生,在短剧领域获得了流量与口碑的双重肯定。
孙艺燃用蔡晓艳这一角色证明,真正的演技并非体现在热搜词条中,而是隐藏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里、缝补衣物的针线间、重组家庭相视一笑的默契之中。
今年26岁的孙艺燃之前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担任配角,例如《芸汐传》中的绿萝,《星汉灿烂》中的阿妙等,虽然戏份不多,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只要家人在身边,我们就永远不会无处可归。”
《家里家外》就像一碗正宗的川渝红油抄手,无需繁杂调料的装饰,依靠实在的馅料和浓郁的人情味打动人心,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
孙艺燃的出色表现让那些流量明星和所谓的“数字演员”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演技的好坏不在于戏份多少或排名高低,而在于是否能让观众从角色身上感受到时代的烙印和生命的温度。
这部打破常规的短剧感动了无数观众,那些认真生活的态度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英雄主义。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您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若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