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在美国及中国内地同步上映,然而其映后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引发了广泛热议。这部承载着无数人童年回忆的经典童话改编电影,在现实面前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据院线经理指数分析,《白雪公主》上映首周末在中国内地的票房仅有640余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北美首周末票房仅4300万美元,海外首周末在53个市场(包括英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的票房总计4430万美元,全球首周末票房加起来才8730万美元,远远低于业内预期。而影片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按照这样的票房成绩,回本基本无望。
不仅如此,《白雪公主》的媒体新鲜度仅为48%,观众评分低至0.6分,IMDb评分也仅为2.3/10,远低于观众的预期。此前,我们对《白雪公主》的最终票房预测为1500万,相较于其他平台略显保守,现在看来这个预测还是比较中肯的。
据悉,《白雪公主》在选角方面就争议不断。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饰演的白雪公主与原著中“肤白如雪”的形象大相径庭,这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人吐槽她是“黑雪公主”。瑞秋·齐格勒还曾批评1937年的动画“过时”,这一言论引发了对经典IP不尊重的质疑。此外,影片本身的质量也饱受诟病。剧情无趣、特效粗糙、叙事节奏混乱,以及“七个小矮人”尴尬的场景呈现,都让观众大失所望。而迪士尼在面对舆论压力时,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开机到公映耗时多年,却始终没有对公众的意见做出回应,这使得观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
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的失败,给整个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经典IP改编并非一帆风顺,不能仅仅依赖IP本身的影响力,更要注重内容的打磨和观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