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遇与荣耀突然降临,许多人或许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然而,《北上》中的周宴临却在面对这样一个名利双收的契机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运河人家”小饭店,而非前往市区打造淮扬菜传承基地。
这种看似不明智的选择背后,其实隐藏着周老板独特的理由。直到我听到了花街小院那四位老友深夜里的对话,才真正理解了他为何会放弃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
2015年春节前夕,周海阔的老同学三梁子带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找到了周宴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淮扬菜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市领导计划建立一座淮扬菜传承基地,并邀请周宴临这位淮扬菜大师担任重要角色。
三梁子的任务便是说服周宴临出山,将百年老字号“运河人家”的精髓带到城市中心,让更多人领略到淮扬菜的魅力。然而,尽管这个提议极具诱惑力,周宴临并未立刻表示兴趣。相反,他依旧如往常般悉心照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
消息传开后,谢天成、夏茂田和邵秉义三人特意为周宴临准备了一场晚宴。一方面是为了庆祝这一好消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劝说周宴临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到传承基地的建设中去。毕竟,“运河人家”已经在花街巷口屹立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风味和热情,甚至吸引了来自台湾的老顾客专程前来品尝。
这几位老友相聚一堂,回忆往昔,展望未来,尤其当谈及“运河人家”和淮扬菜时,周宴临显得格外激动。但这次聚会的核心议题,是由谢天成提出,希望周宴临能够接受大家的好意,而其他朋友则承诺会帮助照看家庭事务以及饭店的日常运营。
周宴临当时似乎被朋友们的热情所打动,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然而次日清晨,当三梁子再次来访商讨具体事宜时,周宴临却改变了主意,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与该项目。
周宴临拒绝的原因并非一时冲动。早年间,他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父亲便引导他学习烹饪。出于对烹饪的热爱,周宴临不仅成为了家族饭店的主厨,还逐渐成长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淮扬菜大师。
曾经,他也尝试过在北京推广淮扬菜,但由于心中挂念着故乡,最终还是回到了花街。自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专注于经营“运河人家”,陪伴家人。
即使在妻子罗之梅追求演艺梦想导致两人分居两地,甚至对方为他提供了优厚的工作条件时,周宴临依然选择了留在花街。最终,这段婚姻因距离而走向终结。
如今,随着父亲健康状况的恶化,周宴临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的决心。他认为,“运河人家”的灵魂在于它所在的这片土地,离开了运河边的独特环境,菜品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对于周宴临而言,真正的美味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更在于用餐的情境与氛围。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吃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在哪里吃,与谁一起分享这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