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圣”杜甫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成都的街头巷尾,左手拿着火锅,右手抱着熊猫玩偶时,谁还能说传统文化是老古董呢?这部名为《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季:我和诗圣做搭子》的短剧,在开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收获了超过两千万的全网播放量,并入选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五批推荐剧目。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唐诗从书本中带入短视频时代,使四川文化旅游成为了新的热门话题。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看似荒诞不经,却让杜甫笔下的“茅屋秋风”与现代成都的“熊猫火锅”完美融合,观众们纷纷感叹:“原来唐诗才是最早的旅行Vlog!”
唐诗为桥,山水作景
穿越搭档之间的互动既搞笑又感人,笑点与泪点并存。“社畜”楚慈在经历创业失败后一度陷入绝望,却被来自古代的杜甫意外救下,并被迫与他签订了一份“命运契约”。只有帮助杜甫完成心愿,楚慈才能重获自由。这对跨越时空的伙伴,一个是疲惫不堪的上班族,另一个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诗人,他们在成都上演了一幕幕喜剧。比如,杜甫站在杜甫草堂前不满地说道:“回家还要买票?”而楚慈则无奈地边补票边调侃道:“你这操作真是古今穿越第一人啊!”为了帮助穿越而来的友人汪伦解决酒吧危机,杜甫利用自己在音律上的天赋表演了一场摇滚秀,这一情节瞬间引爆弹幕:“诗圣,你的技能树也太离谱了吧!”
通过唐诗实景体验,文旅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剧组深谙如何吸引观众眼球:在杜甫草堂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武侯祠前缅怀《蜀相》,登上峨眉山顶高呼“会当凌绝顶”,每一帧都像是对唐诗的沉浸式教学。更令人称奇的是,编剧赋予了杜甫一个“时空导游”的身份,带领观众领略古今成都的不同魅力——从“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困苦到如今“火锅沸腾、熊猫卖萌”的惬意生活。这让许多网友感慨不已:“课本里的杜甫终于有了面孔!”
励志治愈,唐诗如同精神兴奋剂。你以为这只是一部轻松娱乐的作品吗?导演却巧妙地传达了深刻的价值观。当楚慈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时,杜甫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在峨眉山顶的那个夜晚,杜甫分享了自己作为“大唐打工人”的辛酸经历,并鼓励年轻人:“人生就像一首诗,即使押错了韵脚也能成为千古名句。”观众们一边截屏保存这些金句,一边感动落泪:“原本只是想找个乐子,没想到被古人喂了一碗千年鸡汤,真香!”
尽管是短剧,但其制作团队堪称豪华
专业团队兼顾历史厚重感和网络流行元素,导演辛华(曾执导《剃刀边缘》《新雪豹》)运用流畅的时空转换镜头营造出电影级别的画面效果;编剧团队深入研究史料,巧妙地将杜甫与李白的关系等细节融入剧情之中。资深演员刘秀生动诠释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顽童版杜甫”,无论是深情吟诵诗歌还是激情四射地进行摇滚表演,都能无缝切换;新生代演员金漫则细腻地刻画了楚慈面对职场压力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广大打工人的共鸣。
服装设计上古今结合,视觉效果惊艳。杜甫的服饰融合了唐代风格与现代简约设计理念,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标准;楚慈的装扮则突出了职业女性的干练形象。
实地取景,巴蜀大地成为最佳背景板。从繁华的成都市中心到壮丽的峨眉山顶,剧组全程采用实地拍摄的方式。杜甫草堂在细雨中的朦胧美、武侯祠周围古老柏树的苍翠以及峨眉山云海的磅礴气势,每一个画面都宛如一幅唐诗画卷。有观众表示:“这部剧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四川的自然风光自带‘诗意滤镜'。”
全网呼唤更新,文旅领域的黑马
凭借出色的数据表现,这部短剧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弹幕中不乏观众催促更新的声音:“第二季请让李白穿越来蹦迪吧!”、“我们想要苏轼版本,看他吃播一定很有趣!”
观众反馈情感丰富,文化共鸣强烈。B站上有评论称:“作为一名曾经的中文系学生,这部剧再次点燃了我的情怀,诗词的魅力从未消逝,古代的贤者依旧近在咫尺……”、“看完之后立刻预订了前往成都的机票,想去尝一尝杜甫同款火锅!”、“起初以为这只是蹭传统文化热度的作品,结果看得我笑得直不起腰,感动得泣不成声!”、“带着父母参观草堂,他们一路上都在背诵诗句,全家人都充满了文化自信!”
大小屏幕同步播出,短剧进入家庭新场景
得益于高质量的制作和4K横屏的优势,《跟着唐诗去旅行》此次特别推出了IPTV大屏版本,通过大屏端与移动端的合作传播,开创了传统文化全面覆盖的新模式。
借助IPTV大屏端提供的超高清全景视效,《跟着唐诗去旅行》中的“峨眉金顶”、“烟火成都”等场景展现出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细节表现力,诗圣杜甫所看到的山水画卷突破了小屏幕的限制,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意境之美,形成“诗画交融”的美学体验。
同时,《跟着唐诗去旅行》采取了适合全年龄段的叙事手法,结合IPTV大屏的家庭共享特性,围绕家庭为核心,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可以共同观看并即时交流,促进了老年人群体与年轻一代之间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对话,打破了受众圈层的壁垒,构建了家庭文化生态的新纽带。
此次大小屏幕联合播出的模式,不仅为精品短剧的大屏化内容升级提供了成功案例,也为传统文化IP跨平台传播探索了新的途径。
文旅+短剧,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跟着唐诗去旅行》的成功,不仅仅是创意和技术的胜利,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当杜甫的“茅屋秋风”邂逅成都的“熊猫火锅”,当唐诗的千年诗意转化为短视频带来的独特体验,这部剧充分证明了传统文化并不缺乏关注,缺少的只是新颖的表现形式。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四川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地标性文化景点的保护工作,使得剧组得以用镜头重现千年前的历史场景。如今,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已经成为游客必访之地,正如网友们戏谑所说:“其他城市还在比拼特产,四川已经用唐诗掀起新一轮热潮!”
未来,“文旅+短剧”模式若能持续发展,《跟着宋词去旅行》、《元曲夜市生存指南》等节目或许也将应运而生。毕竟,谁不想与李白共饮、陪苏轼品尝美食、或随李清照漫步于展览之中呢?因为对于人们来说,诗与远方从来都不是选择题。
一键三连,诗圣邀你畅游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