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下映即盈利?中国魔幻大片教父的IP帝国版图曝光
当春节档竞品仍在影院苦战,乌尔善却给《封神2》按下「完美撤退键」。这部「提前交卷」的魔幻巨制,以12.25亿票房收官,与首部曲共同缔造系列38亿总战绩。值得玩味的是,片方在谢幕声明中埋下关键伏笔:
"封神宇宙终章已进入视效冲刺阶段"
成本之谜:30亿豪赌还是精打细算?
2018年立项时放出的「三部曲30亿」卫星,实为资本运作的烟雾弹。据行业审计报告,实际总投资16.5亿——相当于每部5.5亿的中等体量。这种「注水式营销」如同影视界的杠杆游戏,成功撬动资本市场关注。
盈利密码:
1. 票房分账14亿(含海外)
2. 流媒体版权2.8亿
3. 广告植入1.2亿
扣除制作宣发成本,净利达5.5亿。这意味着《封神3》已成「无本买卖」,后期制作费早被前作利润覆盖。
乌尔善曾放话若三部曲失利将「十年还债」,但现实却上演惊天逆转。其控股的世纪长生天影业已锁定1.5亿净利润,更手握三大IP:
· 封神宇宙(已成型)
· 异人之下(待激活)
· 郑和下西洋(筹备中)
"中国魔幻大片需要造梦者,更需要精算师。" 影视分析师如此评价乌尔善的资本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对标「东方加勒比海盗」的野心背后,藏着更深的商业逻辑。该系列计划采用「轻资产重衍生」模式,即通过主题乐园、游戏授权等后端收益反哺前端制作。
当观众还在争论殷郊的「蓝精灵」造型时,乌尔善已悄然完成从导演到制片人的身份蜕变。这位被资本重塑的电影人,正在用财务报表证明:
"在中国做魔幻大片,光会烧钱不够,更要会算账。"
随着《封神3》进入最后攻坚,行业正屏息等待答案:这场持续七年的神话实验,最终会交出艺术与商业的双优答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