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和睦”一直是社区生活的基石。10月28日,一部将目光投向“邻里”生活的年代剧《小巷人家》在湖南卫视及芒果TV正式开播,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首映之夜,社交媒体上便充斥着诸如“这剧太能引起共鸣了”、“怀念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这里的故事就像我的童年记忆”之类的评论。
当《人世间》细腻地描绘家庭的悲喜交加,《父辈的荣耀》深入探讨行业的发展变迁,《南来北往》细腻刻画师徒之间的情感,《小巷人家》则别出心裁地将观众带回70年代末,通过一个小小巷弄,串联起家庭、行业与时代的变迁。该剧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不仅展现了《小巷人家》选材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的回顾,带给观众新的启发和力量,正如导演张开宙所言:“温暖能治愈一切,前行能克服所有障碍。”
中国古代文献《汉书》中记载了中国的邻里体系:“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这表明,在个人生活的‘家'之外,‘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元。这种在空间上的‘邻里'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延续数十年,甚至影响几代人。
《小巷人家》选择了以年代剧的形式,走了一条较为复杂的创作路径。它没有选择展现家庭内部的冲突或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考验,而是专注于描绘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个个温馨而感人的故事,展现出时代变迁下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风貌。剧集在‘年代'这一主题上,巧妙地构建了‘年轮'般的历史质感。
苏州某棉纺厂家属区内,庄、林两家的故事从一场关于住房分配的纠纷开始,随后经历了院子改造、高考恢复、国有企业改革、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片段。这些情节不仅充满了温情和治愈的力量,还富有戏剧性和命运的隐喻。
《小巷人家》的魅力在于,即使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剧中人物依然能在生活的波折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家庭的温暖。庄、林两家在性格、家庭氛围、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宋莹在房产科的大闹与黄玲的迅速躲避形成鲜明对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剧集通过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真实情感的共鸣,让观众信服于这样的邻里关系,同时也感到向往。
《小巷人家》还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既有社会风气的变迁,也有金光闪闪的记忆。剧情主要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两代人展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个人的平凡生活相互交织。通过这种‘变'与‘不变'的对比,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被暖色调渲染的80年代,带着现代的眼光审视过去。
观众在观看《小巷人家》的同时,往往也会思考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为什么高楼大厦里的邻居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为什么原生家庭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亲密关系常常导致悲剧?为什么人们之间的理解和宽容越来越少?这些问题或许可以从剧中找到答案,通过与80年代的情感共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建立和深化各种情感联系的。
最重要的是,《小巷人家》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友善的态度,这股力量贯穿全剧,不仅体现在成年角色身上,更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角色中。他们展现了未经雕琢的纯真与朝气,这是80年代特有的标志,让人们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深深的怀念。正如孔子所说:“与仁者居,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随着《小巷人家》故事的继续发展,相信它不仅会唤起观众对过往的美好回忆,还会激发对于人际关系、社区生活的深刻反思。在这个小小巷弄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岛屿,而是紧密相连的宇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