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的风云变幻中,徐祭酒以诈死的方式暂时退出了舞台,这看似无奈的选择背后隐藏着更为深远的政治考量。文官清流们虽然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但改制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了重塑朝野势力的机会。
徐祭酒不仅是蒋长扬的恩师,也是皇帝的导师,在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一直站在文官清流的一边,与宁王所代表的士族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立面。
年轻的新帝在资源和影响力上远不及宁王,后者不仅在各地建立了深厚的人脉网络,还在军队中拥有自己的支持者。面对这样的局面,新帝一派不得不采取隐忍的态度,避免直接冲突。
作为帝师,徐祭酒揭露了宁王对寒门学子及文官清流的鄙视态度,这种立场激起了宁王的不满,也促使他萌生了除掉这个障碍的想法。
当宁王派人刺杀徐祭酒时,蒋长扬发现了这一阴谋,并巧妙地利用了一个体态相似的死囚代替徐祭酒“死亡”,从而让徐祭酒成功脱身。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所有参与行动的人都被处理掉了,而那些尸体则在雨夜中被毁容丢弃,使真相得以掩埋。
然而,宁王对于这一切似乎并不在意,或是过于自信,以至于没有深究死者的身份,就轻易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蒋长扬以为通过这个局可以给予宁王致命打击,但最终发现对方依旧能够全身而退。
宁王之所以如此大胆,主要源于他的特殊身份——他是嫡长子,自认为皇位理应属于他。为此,他一直在暗中筹备,企图篡位夺权。在他的眼中,只有权贵才是值得拉拢的对象,百姓的利益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实现目标,宁王不惜大肆敛财,接受贿赂,以此来笼络人心。与此同时,蒋长扬表面上成为了贪官,实际上却是在为皇帝收集宁王犯罪的证据。
尽管蒋长扬臭名昭著,但他却是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宁王曾经试图拉拢过蒋长扬,甚至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李幼贞在失去丈夫后,宁王曾有意让她嫁给蒋长扬,但遭到了拒绝。最终,李幼贞选择了刘畅,尽管这段婚姻并非出于爱情。
由于蒋长扬与宁王的关系,他对后者贪污受贿的行为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些罪证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但是,即使有证据指向宁王操纵官员任免的事实,仍然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证他。
宁王与士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任何针对他的指控都难以成立。而蒋长扬在对付宁王的过程中,也有疏忽之处,比如低估了刘畅的能力。
起初,蒋长扬并未将刘畅视为威胁,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这个对手的潜力。宁王则看到了这一点,开始积极培养刘畅,试图将其安插到关键位置上。
随着徐祭酒的“去世”,官学私学录取比例调整,这对寒门子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宁王对此感到不满,但他无法阻止这一变化。
于是,他将希望寄托于刘畅身上,想要给这位未来的女婿提供从四品的官衔。然而,刘畅并没有按照宁王的剧本行事,反而因为对人格的尊重问题与宁王产生了分歧,最终选择了投靠圣上。
即便如此,蒋长扬还是没能彻底扳倒宁王。这不仅是因为宁王的身份优势,更是因为他正确地把握住了帝王的心思。原著中的宁王虽有诸多不当行为,但由于他没有走到造反的地步,最后得以善终。
在这个权力交织的世界里,每一个举动都可能牵动整个局势的变化。宁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朝堂上的一个透明人,但其背后的故事依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