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理解这部剧的叙事技巧与逻辑结构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故事。尽管题材选择和角色设定本身并无问题,但剧情中出现的逻辑漏洞确实影响了观众的观感体验。
如果编剧能更加细致地打磨剧本,避免那些突兀的反转和牵强的逻辑,这些问题本可以被有效规避。
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能看出女主角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动作,意图通过巧妙布局接近圣人。男主角则成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关键棋子,同时他也意识到女主角可能成为自己晋升的跳板,因此不断试图破坏她的计划。
男女主角之间的激烈对抗,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为何要采用倒叙的方式揭示真相?这似乎是编剧为了简化复杂情节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从而忽略了对细节的深入描绘。
这种处理方式导致了一些观众认为剧情“飘忽”,缺乏实际依据。
根据第一集结尾陆丹心的台词,我们可以梳理出她的计划:混入郑元府、离间郑元与杜梁、加大给郑元的药物剂量、引导郑元遇见女主治病、促使女主进入郑府、推动女主成为替罪羊,并散布关于女主的谣言以吸引圣人的注意。
然而,这些步骤的难度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姐妹团的全力配合,有的则依赖于外部机遇。编剧未能准确区分这些谋划的难度,直接展示了最终路径,使得女主角的形象显得过于理想化,同时也削弱了她谋略的深度。
例如,“胡生发疯打人”这一事件并非女主角的原计划,而是她临时调整策略的结果。画面显示,女主角当时正准备接近马车,却因突发事件改变了方向,故意与厉俊发生争执,以此吸引了郑元的注意。
接下来讨论女主角入狱的情节。元少城的反应超出了女主角的预期,但她最初的计划是通过解释来澄清自己的清白。直到元少城拿出认罪书,她才意识到男主想要将她塑造成替罪羊。因此,她与男主的冲突实际上是为了引起更高层的关注。
此外,关于散布谣言的时间点也存在问题。原本应该在女主角入狱之前就铺垫好的群众情绪,在剧中却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导致观众觉得这一切都是偶然发生的。
再来看女主角出狱后的剧情设计。她意外获得了郭义的证据,但这并不是她的原计划。她最初的想法是单独面见圣人。然而,剧中却塑造了一个花费大量时间盘问郭义的女主角形象,几乎错过了进宫的最佳时机。这样的安排让观众感觉女主角似乎过于依赖运气。
最后,关于霓裳联盟的形成过程,剧中的过渡显得十分仓促。仿佛女主角只是摇了一下盲盒,就突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盟友。实际上,霓裳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因为她看到了女主角无罪释放后的潜力,并希望探明她的底细。
虽然这部剧在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上有其独特之处,但在细节处理和逻辑连贯性方面仍有待加强。通过更精细的剧本打磨,完全可以提升观众的整体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