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我绝不踏入你家一步,你家没人能承受我的付出。”这是李建国在50岁后对妻子赵美华的内心独白,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奈与失望。
01 一见钟情,为爱“入赘”
回忆往昔,李建国对小他十岁的赵美华一见倾心。借着归还遗落的手表之机,主动登门拜访。赵父赵母对李建国有着极高的评价,原因有三。
首先,李建国外表出众、身材挺拔,性格温和且做事细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李建国当时是市政府的一名科长,职位虽不高但足以让人刮目相看。赵家与邻村的王家素有恩怨,王强作为赵父的上司,常常找茬打压赵父,甚至多次将他关押审问。
有了李建国这层关系网,赵父便不再担心王强的威胁。
最后,李建国自幼父母双亡,这样的背景让赵母十分满意,没有婆媳矛盾的顾虑,婚后可以全力支持赵家。
尽管爱情和婚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父母的撮合下,她还是选择了嫁给了李建国,然而她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青梅竹马的林文博。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随了赵姓,这无疑是典型的“上门女婿”现象。婚后,李建国不仅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还积极参与到赵家的各项事务中,三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
可以说,他不仅是赵家六姐妹的大姐夫,更像是她们的父亲。特别是赵父因车祸去世后,李建国更是挑起了赵家的重担,尽显男儿本色。
02 晚年被逐出老宅,流落街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直到50岁前,李建国从未抱怨过妻子赵美华,也从未对赵家有过半句怨言。但在被岳母和小姨子联手赶出家门,被迫流落街头之后,他开始质疑自己这些年的牺牲是否值得。
大儿子随赵姓,让他遭受了不少冷嘲热讽,但他为了爱,愿意接受这一切,包括成为上门女婿的角色。
当年赵父因为连续生了六个女儿而备受周围人的嘲笑,生个儿子成了他的梦想。李建国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赵志远”,满足了赵父的心愿。
赵父曾经承诺将老宅留给赵志远,然而在他去世后,这个承诺被遗忘,岳母也不再承认。
岳母最疼爱的是最小的女儿,这对母女联合起来,把李建国一家四口赶出了家门,所有行李都被扔到了门外,情景凄凉。
一家四口无处可去,只能暂时住在街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赵美华仍在为家人辩解,这让李建国彻底寒了心。
03 妻子以德报怨捐髓,长子沦为赌徒
李建国努力带领赵家走向更好的生活,结果却遭遇背叛,被当成通往幸福生活的垫脚石。
被驱逐出家门,是多么大的耻辱!赵美华依然无法认清娘家的真实面目。小姨子占据老宅后迅速进行装修并搬入居住,不久后却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
治疗白血病需要亲属提供骨髓移植,赵美华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配型,戏剧性的是只有她一人匹配成功。
此时李建国已经清醒过来,他认为赵家的人都过于自私,尤其是岳母和小姨子,简直是恶魔的化身,患病是因果报应,不应施以援手。
然而,赵美华一贯任劳任怨,习惯了无私奉献,即便妹妹和母亲曾把她赶出家门,她也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赵美华一心扑在娘家人身上,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她关注妹妹们的教育问题,却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不管不顾,导致大儿子沉迷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
小儿子认为父母帮助哥哥偿还债务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最终选择与父母断绝关系。看到这一切,李建国深感懊悔,意识到自己多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什么。
三十年的辛苦奋斗,换来的是流离失所,谁会不感到心痛?最关键的是,妻子始终未能醒悟,始终将娘家的利益置于丈夫和孩子的利益之上。
这种缺乏主见的妻子,无论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家庭都不可能和谐美满。心思不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婚姻也只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无关爱情。林文博没有娶她,实属幸运。李建国晚年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