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驻站》:人民利益常驻心中
近年来,以警察群体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大多聚焦于大案、要案的惊险刺激,通过描绘紧张的犯罪现场和激烈的追捕过程,展现警察们的英勇无畏。然而,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过于强调戏剧色彩,而忽略了警察工作的生活气息。近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驻站》却独树一帜,将鲜为人知的驻站民警这一警种引入观众视野,以轻喜剧的风格展现了主人公常胜在东寨小站的日常警务工作,讲述了一个既充满烟火气又富有戏剧性的警察故事。
在中国广袤的铁路沿线,分布着数千个民警驻站点,每个站点都至少有一名警力驻守。他们如同铁路线上的道钉,默默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以及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驻站、驻站,就得住在那儿。”这是驻站民警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十分偏僻,常年以站为家,因此也被称为最孤独的民警。《驻站》中的常胜原本是花城北站派出所的骨干,但因工作失误和婚姻破裂的双重打击,被派往东寨驻站。面对困境,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了重新审视自己,学会面对孤独,并化被动为主动。在无人交谈的日子里,他与家鸡、山羊为伴;生活单调时,他靠吹口琴、唱京剧来排解寂寞;巡线时,他不畏艰辛,一走就是十几公里;面对货盗团伙的威胁,他机智应对,配备警犬、警车,甚至拿起弹弓、鞭炮作为武器。这些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让常胜这个角色更加贴近观众,拉近了人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驻站》的创作视野并未局限于小站的方寸之地,而是扩展到了周边村庄乃至更远的花城。导演刘雪松将其称为“复合型题材”,即以常胜为核心,融合了家庭日常、案件侦查、乡村发展等多条叙事线,共同勾勒出一幅城乡生活的画卷。剧中既有惊险刺激的案件侦破——常胜与东寨村的货盗犯罪分子张莱西等多次交锋,也曾在火车涵洞处独自制止村民打架斗殴;也有火热的脱贫故事——常胜发现东寨站货盗频发的根源在于周边村民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贫瘠,于是努力帮助村民建立“红郎”山货品牌,扭转不良风气;还有复杂的婚姻情感纠葛——妻子希望托关系让孩子进入好学校,而常胜则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导致夫妻间多次争吵。创作者通过这些案件侦查、脱贫攻坚、家庭情感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常胜作为一名驻站民警的多重身份。他既是守护铁路安全的警察,也是面临生活挑战的普通人。他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正是这些琐碎的日常坚持和努力,悄然决定了生活的方向。而像常胜这样默默奉献的普通警察,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中保障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宁。
《驻站》讲述的工作生活内容虽然日常,但其讲述方式却并不平淡,反而凸显了独特的作者风格。每集故事都在京剧《挑滑车》的旋律中拉开帷幕,为整部剧渲染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当偷货物的犯罪分子来袭时,驻站民警在货场守株待兔之际,《空城计》的唱段响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复杂局面;剧中的场景切换和情节转折处也巧妙地融入了锣鼓声,不仅带动了戏剧节奏,更增添了喜剧色彩;还有常胜决心扎根小站、与货盗分子斗争到底时,在屋顶插上“旗开得胜”的大旗,唱起激昂的唱词……这些京剧选段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的巧妙结合,进一步凸显了常胜身上的英雄气概。这让观众意识到,英雄气概并非只在危急关头或重大事件中才能展现,它还体现在对工作的执着、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家庭的关爱中,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悄然流露。(作者:李蕾)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2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