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六姊妹》的剧情走向尾声,剧中姐妹们的人生轨迹逐渐明朗。尽管某些情节设定显得颇为严酷,却无不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其真实性无可置疑。
就在《六姊妹》即将落幕之时,央视推出了一部以农村年代为背景的新剧——《陌上又花开》,此剧名字充满了诗意与温暖。
《六姊妹》演员阵容
原本以为由央视出品的剧集定会精彩纷呈,然而,《陌上又花开》的口碑却出现了两极分化,时好时坏,让观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在场景还原方面,剧组的确下了大功夫,力求重现1980年代的生活风貌。
但在选角上,则显得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其中一位被戏称为“戏混子”的女演员,几乎单凭一己之力破坏了导演组的所有努力。
她的表演不仅难以引起共鸣,反而让人感到尴尬,不禁疑惑为何不选择其他更为优秀的女演员?观看她的表演实在是一种折磨。
马藜
烟火气最抚慰人心
一般来说,年代剧是最能触动人心弦的类型之一,同时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演员的基本职责是“演”,但在年代剧中,仅靠“演”显然不够,因为仅仅“演”出来的角色缺乏感染力。只有真正融入角色之中,才能体验到角色的情感波动,并在荧幕上塑造出一个真实且具有时代感的形象。
唯有这种真挚情感的表达,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引导他们耐心地看完每一集。
无论是几年前令人热血沸腾的《人世间》,还是去年广受好评的《小巷人家》,都成功让观众沉浸在屏幕中的生活里,赢得了众多赞誉。
《小巷人家》演员团队
这些作品并没有复杂的场景布置,有的只是平凡而温馨的家庭琐事,这些日常构成了人间烟火,让人们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生活的温度和人情的冷暖,这正是年代剧的魅力所在。
但遗憾的是,《陌上又花开》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
该剧的名字充满诗意,让人联想到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然而,当演员登场,便明白如此美好的内容竟被糟蹋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观众能够看出导演组的用心良苦,为了尽可能还原1981年前后的社会环境,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各种老式房屋和旧家具的出现,仿佛将人们瞬间带回了那个物质匮乏但人心温暖的时代。
然而,即使场景设置再逼真,也难以弥补演员表现的不足。
演技不佳毁全剧
主演之一的马藜,似乎忘记了自己身处1980年代,皮肤白皙,戴着时髦的工作帽,打扮得过于时尚,这样的造型如何让人信服呢?
作为村里的领导者,无论从装扮还是气质来看,马藜饰演的马春秀都没有领导应有的风范,她身上没有那种威严感,因此让她来扮演突击队队长无疑是个错误。
尽管她试图把“铁姑娘队长”这个角色演绎好,但却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在领导群众时,观众不由自主地替她感到尴尬。
再谈谈她的演技,感觉这位领衔主演似乎完全没有台词功底,在与人交流时毫无感情,生硬得像在背台词,企图展现强大的气势,却总是失败。
她在讲话时就像在背诵课文一样,每个字都很用力地蹦出来,生怕别人听不见,而且说话时面无表情,眼神冰冷,像个机器人,毫无生气。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那股架子,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小官。
缺少真情实感的表现,使得演员演起来累,观众看下来也是疲惫不堪,真想告诉她:“不会演就别勉强啊!”
明明有那么多出色的女演员,无论是气质还是形象都非常符合“马春秀”这个角色,导演组为何偏偏选择了她担任主角,意图何在?
颠覆固有印象
经常追剧的人都知道,在影视作品中营造真实感最忌讳的就是“主角光环”。一旦被贴上主角光环的标签,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虚假。
在马藜的演绎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给人一种她不是在拍戏,而是混入一部精心制作的作品中的感觉,她简直就是一个“戏混子”。
尽管这样批评一位演员有些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想要随便敷衍过去是不可能的!
毫不夸张地说,马藜糟糕的演技毁掉了整部剧,如果连女主角的表现都如此出戏,谁还会有兴趣继续看下去呢?
马藜作为14岁就开始演艺生涯的演员,如今在娱乐圈已有20年的经历,按理说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归根结底,是不合适。
因为她强行出演了一个与自己形象相去甚远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根本无法通过她的气质表现出来,更谈不上有什么突破。
了解马藜的观众都知道,近年来她似乎沉迷于年代剧,年纪轻轻却接连出演了多部年代剧,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然而,演员最忌讳的就是缺乏创新,当连续出演多个相似类型的角色后,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也很容易跳戏,看到这张脸就不自觉地想起了之前的电视剧,更何况年代剧的情节往往大同小异。
拍摄相同类型的影视剧对演员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要在相同类型的角色中寻求突破非常困难,所以马藜在这次演出中依然表现出一种疲态,“马春秀”这个角色依旧给人一种唯诺小媳妇的感觉。
结语
尽管《陌上又花开》中对马藜的评价跌至谷底,但我们希望她能把这次的失利当作一次教训,未来更加努力,勇于创新,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重新塑造出令观众眼前一亮的角色,这才是真正的才华所在!